《晚期照顧》在家寧養的照顧者十大須知|如何實施在家寧養?

發佈日期:
2025.2.27

在家寧養,即在家中為晚期病患者及癌症患者提供紓緩治療和照顧服務,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度過人生最後階段。對於照顧者而言,了解如何在家中實施寧養、治療方法,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,對於提升病者的生活質素和尊嚴至關重要。以下將詳細探討在家寧養的考慮因素、照顧者的十大須知、提供相關服務的機構,以及在家寧養的兩個主要階段。

在家寧養有什麼因素需要考慮?

在決定是否在家中為病者提供寧養服務前,照顧者需全面評估以下三大因素:

1. 照顧者的支援和心理準備

在家寧養需要照顧者長時間貼身照料病者,包括協助進食、服藥、翻身、清潔等日常護理。因此,照顧者需要有足夠的支援和心理準備,學習相關的醫護知識和技能,以應對各種挑戰。

2. 醫護支援和聯繫

在家寧養需要定期的醫護支援,如專科護士的家訪、醫生的上門診治等。照顧者需確保能夠獲得相關的醫療支援,以便在病情變化時及時處理。

3. 病者的病情和經濟負擔

如果病者的病情穩定,且家庭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負擔相關的醫療開支,如醫生上門診治、護士到訪、職業治療師上門、租借醫療器材和藥物等,在家寧養是可行的選擇。否則,需考慮其他照護方式。

在家寧養的照顧者十大須知

為了確保在家寧養的順利進行,照顧者應注意以下十點:

1. 了解病者的需求

深入了解病者的身體、心理、社交和靈性需求,提供全方位的關懷和支持。

2. 學習基本醫護知識

掌握基本的醫護技能,如傷口護理、藥物管理、緊急情況處理等,以應對日常護理中的各種情況。

3. 建立緊急聯絡網絡

與醫生、護士、社工等建立緊密的聯絡,確保在需要時能夠及時獲得專業治療服務支援。

4. 調整家庭環境

根據病者的需要,對家庭環境進行適當的調整,如增加防滑設施、調整家具擺放、確保通風良好等,為病者提供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。

5. 安排心理支持

關注病者的心理狀態,必要時尋求心理專家的協助,提供情緒支持,減少焦慮和抑鬱情緒。

6. 照顧者自我照顧

照顧者需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,適時尋求支援,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壓力。

7. 了解法律和倫理問題

熟悉與寧養相關的法律和倫理問題,如病者的自主權、預立醫療指示等,確保在照護過程中尊重病者的意願和權利。

8. 制定護理計劃

與醫護團隊共同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,明確照護目標和步驟,確保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。

9. 定期評估和調整

根據病者的病情變化,定期評估護理計劃的效果,並進行相應的調整,以滿足病者的最新需求。

10. 善用社區資源

了解並利用各種社區資源,如家居護理服務、志願者支援、小組活動等,為病者和照顧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。

提供在家寧養服務的機構

在香港,有多家社福機構提供家居寧養照顧支援服務,照顧者可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資助服務:

  • 賽馬會善寧之家:服務對象為全港病者,提供家居紓緩照護服務,包括專屬個案經理、痛楚及症狀監控、心靈與社交支援等。 
  • 聖公會聖匠堂:服務範圍限於屯門、元朗及天水圍區,提供家居寧養照顧支援服務。
  • 香港復康會:服務範圍限於港島東或灣仔區,提供家居寧養照顧支援服務。
  • 東華三院:服務範圍限於新界東,提供家居寧養照顧支援服務。
  • 靈實司務道寧養院:優先服務九龍或將軍澳區,提供家居寧養照顧支援服務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部分機構需由指定的公立醫院轉介,且設有申請限額,詳情可向相關機構查詢。 

在家寧養的兩個階段

在家寧養通常包括以下兩個主要階段:

第一階段-紓緩治療

紓緩治療旨在為病者提供全人照顧,涵蓋身體、心理、社交和靈性層面。醫護團隊會定期進行家訪,監測病者的症狀,提供疼痛管理、心理支持、社交活動安排等,提升病者的生活質素。 

第二階段-在家離世

當病者進入生命的最後階段,照顧者需與醫護團隊密切合作,確保病者在家中安詳、有尊嚴地離世。這包括提供臨終護理、情緒支持、安排臨終關懷服務,以及與家人共同面對生離死別的過程。

1. 臨終護理

病者的身體狀況可能會急劇變化,如進食困難、意識模糊、呼吸困難等。照顧者需要密切觀察,並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,為病者提供適當的護理,如保持舒適的體位、保持口腔濕潤、適時更換床單等,以減少不適感。

2. 安寧與尊嚴

臨終階段,病者的意識可能時而清醒、時而昏迷。照顧者可在病者清醒時,與其溝通、表達關愛,甚至讓其參與一些簡單的告別儀式,如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、播放病者喜愛的音樂等,以確保病者能以平靜和尊嚴的方式離世。

3. 情緒支持與哀傷輔導

家人需面對至親的離世,可能會感到悲痛和無助。許多機構提供哀傷輔導服務,幫助家屬調適情緒,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接受與面對這個過程。

相關文章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