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進入社群 與憂傷者同行

以主耶穌基督的恩惠
上帝的慈愛和聖靈的安慰與他們同在

文章分享

《晚期照顧》在家寧養的照顧者十大須知|如何實施在家寧養?

在家寧養,即在家中為晚期病患者及癌症患者提供紓緩治療和照顧服務,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度過人生最後階段。對於照顧者而言,了解如何在家中實施寧養、治療方法,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,對於提升病者的生活質素和尊嚴至關重要。以下將詳細探討在家寧養的考慮因素、照顧者的十大須知、提供相關服務的機構,以及在家寧養的兩個主要階段。 在家寧養有什麼因素需要考慮? 在決定是否在家中為病者提供寧養服務前,照顧者需全面評估以下三大因素: 1. 照顧者的支援和心理準備 在家寧養需要照顧者長時間貼身照料病者,包括協助進食、服藥、翻身、清潔等日常護理。因此,照顧者需要有足夠的支援和心理準備,學習相關的醫護知識和技能,以應對各種挑戰。 2. 醫護支援和聯繫 在家寧養需要定期的醫護支援,如專科護士的家訪、醫生的上門診治等。照顧者需確保能夠獲得相關的醫療支援,以便在病情變化時及時處理。 3. 病者的病情和經濟負擔 如果病者的病情穩定,且家庭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負擔相關的醫療開支,如醫生上門診治、護士到訪、職業治療師上門、租借醫療器材和藥物等,在家寧養是可行的選擇。否則,需考慮其他照護方式。 在家寧養的照顧者十大須知 為了確保在家寧養的順利進行,照顧者應注意以下十點: 1. 了解病者的需求 深入了解病者的身體、心理、社交和靈性需求,提供全方位的關懷和支持。 2. 學習基本醫護知識 掌握基本的醫護技能,如傷口護理、藥物管理、緊急情況處理等,以應對日常護理中的各種情況。 3. 建立緊急聯絡網絡 與醫生、護士、社工等建立緊密的聯絡,確保在需要時能夠及時獲得專業治療服務支援。 4. 調整家庭環境 根據病者的需要,對家庭環境進行適當的調整,如增加防滑設施、調整家具擺放、確保通風良好等,為病者提供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。 5. 安排心理支持 關注病者的心理狀態,必要時尋求心理專家的協助,提供情緒支持,減少焦慮和抑鬱情緒。 6. 照顧者自我照顧 照顧者需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,適時尋求支援,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壓力。 7. 了解法律和倫理問題 熟悉與寧養相關的法律和倫理問題,如病者的自主權、預立醫療指示等,確保在照護過程中尊重病者的意願和權利。 8. 制定護理計劃 與醫護團隊共同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,明確照護目標和步驟,確保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。 9. 定期評估和調整 根據病者的病情變化,定期評估護理計劃的效果,並進行相應的調整,以滿足病者的最新需求。 10. 善用社區資源 了解並利用各種社區資源,如家居護理服務、志願者支援、小組活動等,為病者和照顧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。 提供在家寧養服務的機構 在香港,有多家社福機構提供家居寧養照顧支援服務,照顧者可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資助服務: 需要注意的是,部分機構需由指定的公立醫院轉介,且設有申請限額,詳情可向相關機構查詢。  在家寧養的兩個階段 在家寧養通常包括以下兩個主要階段: 第一階段-紓緩治療

閱讀更多 »
文章分享

【關愛基金2025】原來長者牙科、癌症藥物都有資助|一文看清

關愛基金(Community Care Fund)自成立以來,致力為香港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提供多元化的支援。截至2025年,基金已推出多項援助項目,涵蓋醫療、教育、住房等範疇,惠及不同年齡和背景的市民。特別值得關注的是,基金在長者牙科服務和癌症藥物資助方面的貢獻,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了實質的幫助。 什麼是關愛基金? 關愛基金(Community Care Fund)自2011年成立,目標是為香港社會上的低收入群體提供額外援助,彌補社會安全網的不足。基金的資助範圍包括: 截至2025年,關愛基金已推出超過60個資助計劃,當中長者牙科服務及癌症藥物資助最受關注,有助基層市民減輕生活及醫療負擔。 關愛基金幾多歲可以申請? 不同資助計劃的申請資格各有不同: 建議查閱關愛基金官方網站或致電相關部門查詢。 如何申請關愛基金? 申請關愛基金的流程如下: 長者牙科服務資助計劃 隨著年齡增長,許多長者會面臨牙齒缺失、牙周病、蛀牙、咀嚼困難等問題,影響日常飲食與生活質素。然而,牙科治療費用昂貴,基層長者往往因經濟問題而延遲或放棄治療。為了確保長者的口腔健康,關愛基金推出「長者牙科服務資助計劃」,提供免費或資助牙科服務,包括檢查、補牙、脫牙、裝活動假牙等,減輕長者的經濟負擔。 此計劃已幫助超過10萬名長者改善牙齒健康,讓他們能夠安心進食,提高生活質素。符合資格的長者可透過簡單程序申請,享受免費或資助的牙科服務,減少牙痛困擾,重拾健康笑容! 資助內容 合資格長者可享免費或資助牙科服務,包括: 申請資格 申請此計劃的長者必須符合以下條件: (ii) 過去連續3個月領取「長者生活津貼」的65歲或以上人士 申請方法 目前,「長者牙科服務資助」計劃透過全港約200間地區服務單位,包括長者中心、社區中心及指定牙科診所,受理申請並為合資格長者安排首次牙科診期,確保他們能及時獲得所需牙科服務。 癌症藥物資助計劃 癌症治療費用昂貴,對許多家庭而言是一項沉重的經濟壓力。關愛基金的「癌症藥物資助計劃」,旨在為有經濟困難的病人提供資助,使他們能夠獲得必要的治療,提高存活率與生活質素。 此計劃覆蓋多種標靶治療藥物、免疫治療藥物及特定抗癌藥物,包括用於乳癌、肺癌、肝癌、淋巴癌、白血病等多種癌症的昂貴自費藥物。病人只需符合公立醫院病人身份並通過經濟審查,即可獲得全額或部分資助。 關愛基金希望透過此計劃,讓癌症病人能專注於治療,無需為藥費而憂心。 涵蓋藥物 關愛基金資助多種昂貴癌症藥物,其中首階段計劃涵蓋以下自費藥物: 藥物名稱 適用癌症類別 指定臨床適應症 阿貝西利 (Abemaciclib) 乳癌 與芳香酶抑制劑組合使用,治療雌激素受體呈陽性、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2 型呈陰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 阿比特龍 (Abiraterone) 前列腺癌 治療藥物或手術去勢抗性的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,且不適合接受多西紫杉醇(Docetaxel)治療 阿可替尼 (Acalabrutinib) 淋巴癌 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被套細胞淋巴瘤的成人患者 阿替利組單抗 (Atezolizumab) 肺癌

閱讀更多 »
文章分享

紓緩治療是甚麼?香港紓緩治療的轉介流程

面對生命的終點,如何讓患者在尊嚴與舒適中走完最後一程,是每個家庭都需慎重考慮的課題。紓緩治療(Palliative Care)正是為此而設,旨在為晚期病患提供全方位的照顧,減輕痛苦,提升生活質素。本文將深入探討紓緩治療的定義、服務內容、香港的轉介流程,以及在家離世的選擇,期望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實用資訊。 甚麼是紓緩治療? 紓緩治療的定義是一種專業的醫療護理,旨在為患有危疾重症的病人和家屬提供身體、心理、社交和靈性的治療。其目的是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,協助他們更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。紓緩治療的服務範圍廣泛,涵蓋以下方面: 紓緩治療的服務對象不僅限於癌症患者,還包括其他長期病患者、患有嚴重慢性疾病的病人,如心臟衰竭、慢性肺病、腎病、肝硬化或腦部/神經的慢性病等。 由醫管局提供紓緩治療服務的醫院一共有15間: 這些醫院為患有危疾重症的病人和家屬提供身體、心理、社交和靈性的紓緩治療。透過專業團隊,包括老人科專科醫生、護士、醫務社工、臨床心理學家、物理治療師、職業治療師等,以綜合服務模式為病人及家屬提供適切的紓緩治療服務,目的是改善其生活質素和協助病人更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。 香港紓緩治療的轉介流程 在香港,紓緩治療服務主要由醫院管理局(醫管局)轄下的多間公立醫院提供。若病人有意接受紓緩治療,需經歷以下轉介流程: 需要注意的是,紓緩治療的轉介需由主診醫生進行,病人或家屬應主動與醫生討論相關事宜,以確保獲得適切的服務。 在家離世服務的選擇 對於一些病人和家屬而言,在熟悉的家中安詳離世,可能比在醫院更具意義。在香港,公立醫院並不提供在家離世的上門護理服務,家人需要聯絡有關提供在家寧養服務的機構,讓病人可以在家中接受照顧,直至生命的終點。 一般在家善終服務通常包括: 選擇在家離世需要周詳的計劃和準備,包括: • 與醫護團隊協調:確保家居環境適合病人的需要,並安排所需的醫療設備和用品。 法律和行政程序 在香港,病人若選擇在家中離世,家屬需要熟悉相關的法律程序,以確保病人的離世後的文件能夠順利處理。當病人於家中離世時,家屬應遵循以下步驟: 1. 聯絡主診醫生或家居紓緩治療團隊 2. 登記死亡 3. 安排後事 這些法律與行政程序雖然繁瑣,但對於家屬而言,若能事先做好規劃,便能讓病人以最尊嚴的方式離開,減少突發狀況帶來的不便與壓力。 紓緩治療的社區支援與未來發展 隨著人口老化及公眾對臨終照顧的需求增加,香港的紓緩治療服務逐漸發展,並擴展至社區層面,使更多病人能夠選擇在家離世。除了醫院提供的紓緩治療服務外,以下幾種社區資源亦能提供幫助: 1. 社區紓緩服務 2. 義工與心理支援 3. 善終規劃與生前決策 這些社區支援與未來的政策發展,讓病人能夠獲得更全面的照顧,也讓家屬在陪伴病人走完最後一程時,能夠獲得更多專業援助。

閱讀更多 »
培訓

學員「院牧須知」培訓

是次培訓目的是希望讓學員更加了解前往醫院探病的流程,由黃承香牧師主持並講解。培訓內容包括「探病前的準備、衛生上的準備、行裝上的準備、自我心靈調整及靈性上的準備。」希望可以令到每位學員於院牧時可以撫慰病者的心靈,幫助他們面對死亡。

閱讀更多 »
Scroll to Top